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? 類風濕性關節炎(RA)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,主要影響多個關節的滑膜,導致關節炎症、損傷和變形。雖然最常見於中年女性,但任何年齡和性別的人都可能罹患此病。
病理機制 RA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關節滑膜,造成炎症和關節損傷,可能影響全身器官。
症狀
關節症狀:
早期:多關節疼痛和腫脹,尤其早晨或靜止後。常見於手指、手腕和腳趾的小關節。
進展:關節變形,如手指偏斜、手腕下垂。膝關節可能形成囊腫,頸椎損害可能壓迫神經。
關節外症狀:
類風濕結節:皮膚下硬塊,常見於肘部和手指。
眼部:乾眼症和鞏膜炎。
血管炎:皮膚潰瘍、心肌炎等。
肺部:肺間質纖維化、肋膜炎等。
心臟和腎臟:心包炎、心肌炎或腎臟損害。
診斷
臨床標準(根據1987年ACR標準):
晨起關節僵硬超過1小時。
3個或以上關節炎症,持續6週以上。
手指小關節炎症,持續6週以上。
對稱性關節炎症。
皮下類風濕結節。
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。
X光顯示關節骨侵蝕。
血清學檢查:
類風濕因子(RF):約70-80%患者RF陽性。
抗環瓜氨酸肽抗體(ACPA):早期診斷和預測關節損害。
影像學檢查:
X光:顯示骨質疏鬆、骨侵蝕。
超聲和MRI:顯示關節炎症、滑膜增生。
2010年診斷標準:
根據關節症狀、血清學指標、急性炎症指標(CRP和ESR)和症狀持續時間進行評估,得分達6分或以上即確診。
病程 RA通常會有活動期和緩解期交替。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於延緩病程,維持生活質量。
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和診斷標準,對於改善預後至關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