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關節炎是指單一關節的急性發炎,原因多樣。以下介紹常見的急性關節炎類型、診斷方法和治療策略。
復發性風濕症
發病原因: 這是一種常見的風濕疾病,特徵為關節的急性發炎,通常在20至40歲之間發病。病程中關節會多次急性發作,每次發作持續幾小時到幾天,症狀通常會自行緩解。主要影響手部和腳部的小關節,也可能波及中大型關節。
主要症狀:
疼痛和僵硬:單一關節疼痛劇烈,可能持續數小時或數天。
關節腫脹:關節腫脹和觸痛,周圍軟組織也可能受到影響。
頻繁發作:發作間隔數周到數月,急性期實驗室檢查顯示發炎指數升高。
診斷檢查: 依賴病史和實驗室檢查,如類風濕性因子(RF)、抗核抗體(ANA)、抗精氨酸化環狀胜肽抗體(anti-CCP)。
治療方法:
急性期: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緩解疼痛和炎症。
預防復發: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減少發作次數。
病情轉變: 部分病友可能轉變為類風濕性關節炎,或其他免疫風濕疾病,如全身紅斑性狼瘡。
敗血性關節炎
發病原因: 由細菌感染引起,主要表現為單一關節的急性炎症,通常伴隨發燒。膝關節最常受到影響。
主要症狀:
急性關節炎:紅腫、劇烈疼痛和活動範圍受限。
發燒:伴隨全身發燒。
血液檢查:白血球數增加,ESR和CRP上升,血液培養可檢出細菌。
治療方法:
抗生素治療:根據關節液分析和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抗生素,療程一般需數周。
關節液引流:如有顯著腫脹,置放引流管以減輕腫脹和不適。
風險因素: 易發於年長者、糖尿病患者、有關節手術或皮膚感染史的人。
痛風性關節炎
發病原因: 由尿酸鈉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引起,常見於中年男性,與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代謝疾病相關。
主要症狀:
劇烈疼痛:通常在夜間突然發作,尤其是大腳趾關節。
腫脹和紅腫:關節迅速腫脹、發紅和觸痛。
治療方法:
藥物治療: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)或科爾基辛(Colchicine)控制急性發作,使用降尿酸藥物(如別嘌呤醇)預防復發。
總結
了解急性關節炎的不同類型、原因、症狀和治療方法,有助於及早診斷和有效管理。無論是復發性風濕症、敗血性關節炎還是痛風,及時醫療干預和適當治療能有效減少症狀,提高生活質量。